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卜文娟
運營商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邊緣計算網絡架構,接口的發展及成熟;云商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應用的分布化構架,推動了應用在邊緣計算上的適用性;工業企業邊緣計算方案極大地推動了邊緣計算工業生產終端,終端管理(物聯網絡平臺)及行業邊緣計算平臺的發展與成熟。面向廣闊的5G應用市場藍海及邊緣計算市場發展空間,各大廠商已經積極發力。
根據技術監測網(Tech Monitor)對創新研究公司Grey B提供的最新專利申請的獨家分析,中國邊緣計算行業中的創新在過去一年中出現了爆炸式增長。在過去一年中,提交邊緣計算專利申請最多的10個組織中,有7個屬于中國,排名前10的大學全部歸屬于中國。
有賴于無處不在的連接和計算能力,邊緣計算作為CT、IT以及各個行業OT的融合交匯,為我們提供了泛在普惠的高速、高可靠、低時延、低成本的計算和智能化能力,是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新動能、撬動產業升級演進的戰略新支點之一。
增長空間廣闊
為了彌補集中式云計算的不足,邊緣計算應運而生。
觀研報告網發布的《2022年中國邊緣計算市場分析報告-行業營銷環境與發展機會預測》顯示,邊緣計算是指將主要數據處理和數據存儲放在網絡邊緣節點的分布式計算形式,邊緣計算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更靠近數據源,時延控制在10ms以內。
數據量和傳輸距離大幅降低,減少了大型數據中心的成本,解決了集中式云計算發展的瓶頸,同時降低終端成本和能耗,釋放終端計算壓力。
隨著5G加速商用,邊緣計算產業已經從概念炒作期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信通院對邊緣計算市場的調研,2021年我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36.4億元,其中邊緣硬件規模市場為290.2億元,邊緣軟件與服務市場規模達146.2億元,預計年平均增速超過50%,2024年邊緣計算市場整體規模達1803.7億元,增長空間廣闊。
工信部印發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等相關文件,積極推進邊緣計算在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標準與產業發展。
《邊緣計算最佳實施白皮書(2021年)》指出,隨著邊緣計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邊緣計算的三大技術體系,一是以CT基礎電信企業(通信運營商、設備商)為主推動的ETSI MEC技術體系,二是以IT互聯網企業(云計算服務商、CDN廠商等)為主推動的公有云下沉技術體系,三是邊緣混合云技術體系,這三條技術路線正在加速競合。
運營商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邊緣計算網絡架構,接口的發展及成熟;云商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應用的分布化構架,推動了應用在邊緣計算上的適用性;工業企業邊緣計算方案極大地推動了邊緣計算工業生產終端,終端管理(物聯網絡平臺)及行業邊緣計算平臺的發展與成熟。
各大廠商積極發力
Gartner預測,到2025年,邊緣計算將有超過萬億的市場規模,處理75%以上的各類業務數據。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吸引了眾多的企業進入該領域。
面向廣闊的5G應用市場藍海及邊緣計算市場發展空間,各大廠商已經積極發力。主流的邊緣計算玩家不僅包括三大運營商、網絡設備提供商(中興、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中國大型云服務企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眾多小型ICT公司、云和邊緣計算專業公司、CDN服務商、垂直行業也紛紛加入,依托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尋求邊緣新業務和解決方案的機會。
而電信運營商處于產業鏈中游核心地位,設備廠商的邊緣硬件能力,受限于接入方式、空間覆蓋、網絡保障上的限制,亟需通過5G等大帶寬、低延時管道進行更好的聯接方式,需要電信運營商全方位布局的邊緣節點進行承載,因此對運營商在一體化交付、基礎架構能力集成、邊緣機房適配等領域提出了新的需求。
其中,中國移動在邊緣計算業務的優勢主要在于與5G資源的融合應用,中國移動已經打造了全球最大的5G精品網絡,基站開通數41萬,覆蓋了全國340個以上的城市;此外,中國移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內容分發網絡,分發網站增至9.3萬家。資料顯示,在2022年已經商用了700+邊緣節點,覆蓋15個細分行業。
運營商發展邊緣計算同樣面臨挑戰。技術上,云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按需購買服務的需求,使得電信運營商的傳統網絡很難應對,需要電信運營商加速構建更加靈活和開放的網絡能力,擴展網絡彈性;投入上,邊緣計算的需求,需要電信運營商布局大量的MEC節點,這些節點如何規劃能更好地權衡投入和產出也至關重要。
挑戰仍在
Gartner的《2021年邊緣計算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顯示,邊緣計算已經進入“發展期望峰值期”,但由于邊緣計算屬于跨領域融合概念,參與主體眾多,在實際發展中仍存在產業鏈存短板、標準體系不完善以及規模應用部署難等挑戰。
邊緣計算規?;逃?,痛點不僅在技術更在商業模式。由于存在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大,產出衡量難等商業模式不清晰問題,各方難以應對邊緣計算建設運營的資金投入。同時,由于垂直行業領域與ICT領域尚未建立深度合作的對接平臺及協同機制,尚未形成一批成熟且可復制的應用模式。
此外,《邊緣計算最佳實施白皮書》指出,為充分發揮5G網絡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優勢,助力垂直行業和邊緣計算業務的發展,網絡和業務也在不斷地“下沉”,從原來相對集中、規模較大的數據中心,逐漸擴散到地市、區縣及以下的邊緣,同時這也對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平臺通用能力、運營運維、邊云協同和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邊緣計算的分布式架構增加了攻擊向量的維度,邊緣計算客戶端越智能,越容易受到惡意軟件感染和安全漏洞攻擊。其次,因為邊緣計算的市場是一個多方參與、充分異構、長尾效應嚴重的市場,在硬件的架構、軟件的體系方面,還涉及很多利益沖突或是多方共贏的情況。因此安全是最大的一個挑戰。
邊緣計算還面對來自應用生態的挑戰。目前,5G專網下的邊緣計算場景業務基本都是經過和頭部企業進行探討,以科研或以應用示范為目的,甚至以搶占先機為目的推動一些項目落地示范。這些落地示范項目的實用性還有待考證,目前并沒有找到5G專網+邊緣計算才能解決的殺手級別的應用,還需進一步地挖掘。對于應用生態的挖掘,只能多用5G專網和邊緣計算,用創新思維、開放思維,去探討各種各樣的新生態。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