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陳雯
從接口發展歷程上看,歐盟曾試圖依靠行業自律的方式解決充電接口,但不太成功。無論是Micro-USB還是Lightning,都隨著USB Type-C接口的橫空出世而黯然失色。而當USB Type-C將接口的游戲版圖顛覆以后,蘋果是否會低頭?要知道,“標準”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標準制定的一方,加上有能力左右標準制定的一方,往往不會給其他玩家留下做選擇的空間。
10月4日,歐洲通過有關統一便攜智能設備充電接口的法案。法案規定,從2024年底開始,所有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便攜式導航系統等便攜智能設備新機都必須使用USB Type-C的充電接口。從2026年起,USB Type-C還將成為筆記本電腦充電器的標準接口。
天下苦充電頭不統一久矣。這項規定為什么沒有早些推出、早點落實,把我們的桌面和抽屜從數據線的泥沼中拯救出來?技術上的限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利益的博弈則是另一方面。
在Lightning出現之前,市面上還沒有一個插頭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正反盲插,更不用說快充了。那么USB Type-C是如何“后來居上”的?
接口統一標準之時
恰是“諸神的黃昏”
USB-C的前身是USB-A、USB-B嗎?USB不只是指物理接口,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外部總線標準,它的全稱叫做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用于規范電腦和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是依賴于物理接口才實現上述傳輸功能。
從使用的經驗來看,似乎可以簡單地認為,USB-C的前身USB-A、USB-B,都不可正反盲插,到了USB-C實現了技術變革,從而造就了一統天下接口之勢。然而查閱資料我們會發現,USB-C的發展從來不是獨自美麗,它的演變離不開USB技術的升級。我們習慣上說的Type-C,而從USB-IF官方資料來看,是沒有Type-C這個叫法的,官方推薦的叫法是全稱USB Type-C,及簡稱USB-C。只不過USB-A、USB-B都依附于具體的USB規范,如USB 1.0、USB 1.1、USB 2.0等,USB-C則成為了一個可以和USB規范“平起平坐”的新規范。
1996年,USB 1.0正式發布,最大的特點是支持熱插拔。2000年,USB 2.0發布,最高傳輸速度提高到480Mbps。
USB的發展歷程中,Micro-USB值得單獨討論。Micro-USB是USB 2.0標準的一個便攜版本,2007年9月OMTP公布Micro-USB為全球統一的手機充電器接口標準。
OMTP即開放移動終端平臺組織(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由美日歐幾大電信運營商創立,支持OMTP的主要企業有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尼愛立信等,協議的達成也有歐盟積極推進的因素。
當時我國手機充電器標準與國際標準兼容,但是對充電器與手機間的接口沒有做統一的規定。比如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125項推薦性通信行業標準,其中《移動通信終端電源適配器及充電/數據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對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進行了修訂,將手機與充電器的連接變成三段式結構,在手機側規定了圓柱型、Mini-USB、Micro-USB這3種接口,實現同一充電器可對不同品牌型號的手機進行充電。
當然,這個時候也還沒有人預計到日后手機市場將如何風云變幻,更不曾料想巨頭不久后即將跌落神壇。在當時,渠道最廣、最通用的方案成為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在內的各大廠商迫切的需求,也自然成為統一的標準。
Lightning、USB-C相繼面世
不久,蘋果的里程碑產品iPhone 4于2010年6月8日面世,而后在2012年iPhone 5的發布會上公布了Lightning這一蘋果專屬接口。Lightning可通過電流達2A,接口占用空間小了80%,更重要的是支持正反盲插,實現的方式是Lightning接口兩側都有8 Pin觸點,有兩個通過芯片控制的獨立差分通路,兩邊的觸點通過內部通路連通。因此,Lightning一度被蘋果前營銷主管菲利普·席勒稱贊為“未來十年的現代接口”。
但無論是Micro-USB還是Lightning,都隨著USB Typc-C接口的橫空出世而黯然失色。2014年8月,USB Typc-C接口與USB 3.1標準幾乎同時推出。USB Typc-C接口采用USB 3.1標準可以提供高達100W的功率輸出,可以通過USB Typc-C接口實現雙向供電,既可給設備自身充電,也可給外接設備供電,設備充電時間也可得到相應縮短。USB Typc-C有24個引腳,每一邊12個。沒有連接時,兩邊的引腳定義是中心對稱的,所以和Lightning一樣,可以實現正反盲插。2017年,USB 3.2發布,最高速度達到了20Gbps。從USB 3.2開始,USB Typc-C是唯一推薦的接口方案。
截至2019年,歐盟范圍內只有蘋果一家公司銷售非USB接口的手機;采用USB Type-C、Micro-USB和Lightning接口的設備分別占44%、38%和18%。
Lightning垂垂老矣
USB-C“不完全”進入蘋果生態
從iPhone 5開始,Lightning接口一直在iPhone上搭載,“未來十年的現代接口”Lightning,確已服役十年。相較于USB Typc-C,Lightning接口會略遜一籌,除了速度慢,還有生態圈不通用、配件要專門認證等困擾消費者的問題。消費者對于便捷的需求,有的時候并不在商業博弈中被優先考慮。
對于蘋果而言,Lightning接口不過是其封閉生態圈的一環,第三方充電設備廠商要想來進入蘋果外設生產領域,必須“交稅”。通過MFI(Made for iOS)認證,蘋果獲得了高額且穩定的利潤分成,每年收益可能超過百億元。
因此,關于歐洲議會10月4日要求所有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智能設備新機都使用USB Type-C的充電接口這項新規,如果蘋果最終遵循,將喪失高額的授權利潤來源,不僅是蘋果,整條供應鏈上的廠家都會受到波及。
從接口發展歷程上看,歐盟曾試圖依靠行業自律的方式解決充電接口,但不太成功。從2009年開始,歐盟在規定了手機端應使用Micro-USB接口的同時,也試圖統一接口標準,最初采用的方法正是鼓勵而非強制。但當時市場充電接口的應用還一團亂麻,Micro-USB的便捷性也差強人意,蘋果不買賬而推出Lightning,不僅不是制造混亂,反而給出撥云見霧的方案,被認為是不盲目迎合標準的創新態度,作為對歐盟規定的回應,蘋果只要推出Lightning轉MicroUSB的轉換器就實現了兼容。
而當USB Type-C將接口的游戲版圖顛覆以后,蘋果是否會低頭?
其實蘋果早就動搖了,否則2015年3月發布的MacBook也不會毫不猶豫使用USB Type-C,這個時候的蘋果,更換接口速度倒是比別的品牌領先了不少。MacBook產品2016年開始全面部署USB Type-C接口,iPad Pro 2018年開始就換成USB Type-C,使其外接4K顯示器能給出更好的體驗。事實上,蘋果已經在除iPhone之外的幾乎所有主力設備上都提供了USB Type-C端口。
那么,在這場接口之戰中,蘋果是向誰低了頭?是歐盟、是USB-C、還是利益?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標準”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標準制定的一方,加上有能力左右標準制定的一方,往往不會給其他玩家留下做選擇的空間。
工信部《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5080號(工交郵電類553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提出了推動充電接口及技術融合統一,并鼓勵終端企業設計并生產接口統一、快速充電技術兼容的智能終端設備,在終端銷售環節制定不同配件搭配方案,并進行合理定價,為消費者提供按需購買機會,進一步降低資源浪費。
也就是說,面對這場接口之戰,一方面,我們需要意識到繼續推進相關國家標準制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多方合力開拓市場、支持企業參與到行業標準的制定中。期待不久后,手機充電線可以一條連天下,也希望在關于各類游戲規則的制定中,更多地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