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i218y"><video id="i218y"></video></th>
    1. <tr id="i218y"></tr>
      1. <tr id="i218y"><option id="i218y"><acronym id="i218y"></acronym></option></tr>
        <strike id="i218y"></strike>
      2. <code id="i218y"></code>

        <tr id="i218y"></tr>
        |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其它 > 獨家內容
        防疫新形勢下,醫療系統需要做哪些準備?
        2023-01-11 13:01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李子吉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三年后的2022年12月,我們仿佛見到了新冠大流行結束的曙光——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疫情防控措施幾乎每天都在優化調整,“走小步,不停步”。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具體提出,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證明和健康碼、無癥狀及輕癥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等,共十條措施。
          不可忽視的是,如今新冠感染人數仍然居于高位,在政策優化調整后,醫療系統是否會經受新的壓力?科學精準防疫的前提下,還將會出現怎樣的新形勢?這些都還是未知數,但毫無疑問,現在還不是“躺平”的時候,為了可以保證經濟生活持續正常運行,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還需要不斷提質擴容。
          01
          優化但沒“躺平”
          2022年,12月5日,據北京市交通委消息,自當日首班車起,公交、地鐵運營企業在核驗健康信息時,不得拒絕無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乘客乘車。
          12月6日,北京對核酸檢測查驗的要求進一步放寬。進入商超、商務樓宇及各類公共場所,可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掃碼進入即可;進入社區(村),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常住居民可不掃碼;進入網吧、酒吧、KTV等密閉場所以及餐飲堂食、室內健身等場所,仍需須掃碼并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與此同時,各區繼續提供社會面免費核酸檢測服務并不斷優化布局,方便滿足群眾愿檢盡檢需求和防疫工作需要。
          在宣布核酸檢測查驗新措施這個方面,北京已經算是“動作慢”的了。
          11月30日,廣州多區陸續發布通告,即時解除臨時管控區的管控措施,按低風險管理。
          同日,重慶宣布中心城區逐步實行分區分類差異化防控。
          12月4日晚,杭州宣布,自12月5日起,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實行“愿檢盡檢”,各地繼續提供便民檢測服務。除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特殊場所外,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進入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掃“場所碼”。通過藥店購買“四類”藥品的人員,不再要求核酸檢測和賦碼促檢。
          12月5日晚間,山東省宣布取消交通場站、港口碼頭、高速卡口等場所強制性核酸檢測“落地檢”要求,成為全國首個取消強制性“落地檢”的省份。
          有人將優化后的措施視為“躺平”,但實際上,目前這種情況,一以貫之地保持了我國防疫措施的科學精準,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拿北京、上海兩座曾在2022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的城市來說,雖然放寬了對核酸檢測查驗的要求,但進入網吧、酒吧、KTV等密閉場所以及餐飲堂食、室內健身等場所,仍需掃碼并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并不等同于放任新冠病毒肆意傳播。
          11月30日和12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就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召開兩場座談會,兩次提出,要“走小步,不停步”地優化完善防控政策。
          以廣州為例,仍然劃定高風險區,但劃定更加科學精準,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仍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但不得隨意擴大密切接觸者甄別范圍,不以時空伴隨作為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標準;密切接觸者原則上仍然落實集中隔離觀察,但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截至12月6日21時,廣州市高風險區有3985個,都具體到了單元、樓棟。
          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更多體現了“人民至上”而非“防疫至上”的原則和指導精神,盡量可以做到“感染者的隔離措施一切照舊,其余民眾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
          此前防疫模式因為一些地方“層層加碼”、長期封控,導致群眾生活不便,引發了一些焦慮情緒。孫春蘭兩次座談會上提出,希望基層工作者加強政策學習,完整、全面、準確地把握和執行防控措施,規范操作、不變形不走樣,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幫助解決基本生活保障、就醫用藥等急難愁盼問題。
          02
          傳播性強了,但致病性減弱了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24時,據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2955例(其中重癥病例128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356627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31208人。12月6日一天內,我國本土新增確診病例4351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0764例。
          從數據可以看出,2022年冬天這輪疫情的主要毒株奧密克戎BF.7變異株,其免疫逃逸能力更強、潛伏期更短、傳播速度更快,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毒株。但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雖然感染人數居高不下,但大多為無癥狀感染者,確診者中也以輕癥為主。
          根據廣州衛健委數據,本輪疫情累計報告16.27萬例,本輪疫情無癥狀感染者約占9成,重癥、危重癥僅4例,無死亡病例。
          新冠病毒的致病力,無疑是減弱了。
          呼吸危重癥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重癥和死亡的比例明顯低于之前原始株和關切變異株,這既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點,也與人群接種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和國家采取的積極預防策略有關。與2009年全球流感流行時期相比,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肺炎或者重癥、危重癥的比例相對較低。
          2022年11月25日,WHO在其對奧密克戎毒株抗擊一周年的總結當中指出,該變種造成的疾病嚴重程度平均低于德爾塔。文章寫道,許多因素可能發揮了作用,例如,病毒主要在上呼吸道引起感染和復制;由于疫苗接種和感染,全世界人群的免疫力一直在穩步提高。
          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病毒體外感染實驗中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人肺細胞的能力顯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細胞內的復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在小鼠模型上,奧密克戎的致病力比2020年初武漢疫情時原始毒株下降至少40倍。與此同時,小鼠在感染奧密克戎后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
          03
          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
          那么既然奧密克戎的致病力已經不高,“乙類甲管”,是不是還有必要呢?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1號公告明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基于當時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等特點的認識,報國務院批準同意,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在疫情剛剛暴發的時候,由于疾病本身及新冠病毒都屬于新事物,而且當時的毒株病死率很高,為了將這種來源不明的傳染病的負面影響盡可能降至最低,對新冠肺炎采取了“乙類甲管”的措施。而如今,奧密克戎毒株已經不符合“甲類傳染病”的特征了,延續甲級管理模式并不適合當下環境,而近期不斷調整、優化的防疫措施也明顯不是按照傳染病甲級管理思路進行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優化完善防疫措施可以進一步減少疫情對民眾生活造成的不便,同時還能夠減輕一線防疫人員的工作壓力,從而可以調集更多的醫療資源投入到補齊防疫的短板,比如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率,以及完善新冠分級分類救治體系等工作。
          孫春蘭在相關座談會上提出了要求,要不斷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免疫接種,加快治療藥物和醫療資源準備;充實基層專業防控力量,強化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分級診療,加強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務,推動各項優化措施落地見效。
          現階段防疫原則已經很明顯地從強調核酸檢測、動態清零,轉向更強調老年人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
          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發展成重癥、危重癥甚至死亡,但我國老年人的疫苗接種情況仍有提高余地。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推算,截至11月28日,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第一針接種率為90.68%,全程接種率(兩針滅活疫苗或一針腺病毒疫苗)為86.42%,加強針接種率為68.75%。80歲以上老年人的第一針接種率為76.6%,全程接種率為65.8%,加強針接種率約為40%。
          11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提出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提升8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繼續提高60至79歲人群接種率。
          《方案》提出,優化預防接種服務,繼續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最大限度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對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可以選派診療和接種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組建接種小分隊,攜帶接種后觀察期間所需的常用設備和藥品,提供上門接種服務。
          面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人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醫療擠兌”。在12月以前,我們對于感染者的診療方式,是不管輕癥還是無癥狀和重癥患者,都要收治進醫院;而本輪疫情也告訴我們,采取這樣的收治方式,醫療系統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而且如果醫院被封控、醫護被感染、病床/呼吸機/ICU被新冠感染者占用,將會導致其他疾病的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出現更多的連鎖反應。
          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醫療擠兌”,一方面要加強醫療資源的提質擴容,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感染者的分級分類。
          2022年以來,我國一直在加強對醫療新基建工作的支持力度,《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年)》明確提出要“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還強調了公立醫院分院區要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確保重大疫情發生時迅速轉換功能”?!秶倚l健委開展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的通知》的印發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新醫療設備的資金壓力。
          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需要ICU床位、普通住院床位及隔離床位的感染者占比分別為0.1%、10%和90%左右,也就是說,真正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所有感染者中占10%左右,國內現有醫療資源分配下來完全可以承受這部分壓力。而最大的壓力,在于隔離床位。
          所以,分級診療的關鍵是如何保證重癥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最好的治療,這就要求相關醫療機構有能力把這部分重癥病人提前篩選出來,比如那些重癥風險顯而易見的感染者,包括生命垂危的患者,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晚期癌癥、腎病、心臟病、免疫缺陷的患者等。
          《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中提及要優化調整隔離方式,“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同時要“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這也說明今后對于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收治將從“防病毒”轉向“防重癥”。
          疫情防控近三年來,我國不斷提高對病毒的認識,動態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始終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發九版防控方案、出臺二十條優化措施,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
          眼下,最困難的時期已經走過,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逐漸科學精準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也要關注到目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仍有不足,新冠分級分類救治體系亦不健全,相關藥物的研發、儲備也還在路上等問題。對于新冠病毒的警惕,仍然不能放松,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第一責任人。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