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李子吉
有的時候,“限電”是因為夏季用電高峰能源供應不足;有的時候,“限電”卻是某些地區為了完成全年“能耗雙控”任務的措施。但能耗雙控,控的是不合理的能源消費,而不是控正常的用能和企業生產和經營。
提到能耗雙控政策,可能大部分人腦海里浮現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限電”。
除了電梯、空調、路燈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體會到的“有序用電”之外,不少企業也需要錯峰生產,以保障民生用電。
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落實《“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有關要求,有序推進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科學開展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
實際上,將原料用能單獨拿出來“考核”,正是為了對相關的材料行業產能不再構成影響。
客觀反映能源消費情況
要怎么界定原料用能?根據《通知》,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即能源產品不作為燃料、動力使用,而作為生產非能源產品的原料、材料使用。
具體而言,用于生產非能源用途的烯烴、芳烴、炔烴、醇類、合成氨等產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其制品等,屬于原料用能范疇;若用作燃料、動力使用,不屬于原料用能范疇。因此,對于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其制品等是否作為原料用能,需要根據企業的工藝技術路線、產品用途等實際情況綜合進行判斷。
要注意的是,原料用能的范疇也會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興產品發展不斷優化和完善?!锻ㄖ方缍ǖ脑嫌媚芊懂?,準確反映了當前我國相關產業和產品的實際情況。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新興產品不斷發展,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其制品將可能用于生產更多其他非能源用途的新興產品,原料用能的具體范疇也將不斷優化完善。
長期以來,原料用能都是納入全部能源消費的統計中,沒有單列出來。
但是原料用能與燃料和動力用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在石化化工行業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含碳原料主要在工藝系統中密閉轉化,大部分碳元素最終進入產品,部分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而燃料和動力用能的碳元素幾乎全部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若在統計能源消費時“眉毛胡子一把抓”,難免不夠嚴謹。
在過去,我國原料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十分有限,長期停留在1%-2%。但近年來,隨著相關產業穩步發展,原料用能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持續提升,目前已占到整個能源消費的7%左右。顯然,傳統的能源消費統計方法已不再適應當前發展實際,亟須對原有能源扣減統計工作作出調整。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同志就《通知》答記者問時表示,加快夯實能源消費統計中原料用能數據基礎,在“十四五”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中扣除原料用能,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我國能源消費實際情況,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用能保障。
原料用能“解綁”鋪墊已久
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在過往的重要政策文件及中央會議上均有被提及。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也明確提到,以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原料用能不納入全國及地方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考核,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自該政策提出以來,今年河南、上海、山東、廣東、新疆等省份出臺的工業及能源規劃中,均多次提及要落實“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1月11日,《2022年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發布,提出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能級,要落實國家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對于由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且在“十四五”投產達產的重大項目,爭取在能耗雙控考核中對相應項目能耗量實行減免,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消費總量控制。
6月9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強能耗要素保障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通知》,明確指出,原料用能不納入全省及各地市能耗雙控考核。對照國家能耗單列有關規定,推動符合單列條件的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盡快投產。除依法對違規建設項目進行處置外,不得以能耗雙控為由對企業限電限產,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能。
新疆9月發布的《關于提高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審批服務效率的通知》中也提到,用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核算能耗強度時,原料用能消費量從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新上項目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低于所在地(州、市)和所屬行業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均值的,原則上保障全部用能需求;僅低于其中一項的,實行能耗(扣除綠電、原料用能后)等量替代。
“解綁”的不只是原料用能
原料用能關系到石化化工、有色以及下游紡織、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一系列產業發展,涉及眾多行業,且用途千差萬別。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符冠云表示,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原料用能比例明顯偏低,其實質是產業形態、工藝路線、產品結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將穩步推動“減油增化”、加快發展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原料用能規模將持續快速增長。
可見,我國想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發展,保障新材料產能、保障原料用能至關重要。
以光伏上游多晶硅為例,近年來,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出現大幅增長,但上游硅料企業新增產能有限,多晶硅價格持續上漲。至2022年7月份,硅料價格已經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
10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健康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多舉措保障多晶硅供應,引導硅料價格維持合理區間,并要求理性分析光伏產業發展預期,充分考慮產業鏈已有產能與不同生產環節間擴產周期的差異,推動上中下游平衡協調發展,推動光伏產業鏈的平穩、健康發展。
現在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希望可以在進一步保障硅料產能的同時,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從而推動硅料價格的下行,并刺激裝機需求的釋放,促進整個光伏產業生態向好。
與此同時,近年來石化行業龍頭企業也在積極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方向轉型。
恒力石化堅持“原油-芳烴、烯烴-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產業鏈一體化協同發展,現階段擁有PTA產能1660萬噸/年。2022年1-6月,恒力石化研發投入5.89億元,同時其半年報顯示,恒力石化瞄準我國新消費與硬科技快速發展催生的“卡脖子”、短缺性新材料需求缺口,投資建設160萬噸/年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項目,預計將于2023年二季度投產。榮盛石化則打通“原油-燃料油/石腦油-PX-PTA-聚酯滌綸“全產業鏈,其參控股PTA產能約1900萬噸/年,權益產能約905萬噸/年?!皽p油增化”路徑下公司化工業務占比逐年提升,助力公司實現從上游原油到下游新材料的產業鏈布局,增厚產業鏈價值。除此之外,寶豐能源、萬華化學等企業也都在向新材料領域布局。
對這些企業來說,落實“精細化”統計以后,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其碳排放的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
西部證券此前發布的研報認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意味著化工項目所需能耗指標大幅下降,此前許多卡在審批環節的項目有望獲批。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得到“豁免”的僅是原料部分,生產加工原料過程的燃料用能,其碳排放依然受到嚴格約束。
《通知》出臺不是鼓勵各地區盲目發展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項目,也不是為相關產業發展“敞開口子”。產業發展必須符合產業規劃和政策、必須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必須在能效方面達到先進水平,并有效控制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這些要求是一以貫之的。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