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i218y"><video id="i218y"></video></th>
    1. <tr id="i218y"></tr>
      1. <tr id="i218y"><option id="i218y"><acronym id="i218y"></acronym></option></tr>
        <strike id="i218y"></strike>
      2. <code id="i218y"></code>

        <tr id="i218y"></tr>
        |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其它 > 獨家內容
        新興產業這一年:既要迎接重大挑戰,又要抓住時代機遇
        2023-01-12 15:01
          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年
          以“新”為馬,勇毅前行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們即將告別2022年,迎來2023年?;仡欉@一年,作為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動力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腳步不曾停歇,成就使人振奮,經驗給人啟迪。本期,我們將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出發,見證這一年一個個政策禮包助力改革成果加速落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實現穩步增長,正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



          新興產業這一年:
          既要迎接重大挑戰
          又要抓住時代機遇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杜壯
          逆勢上揚,保持增長,是2022年以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大特點。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以來,高技術制造業增長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迅猛,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保持增長態勢。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需更加依靠創新發展驅動,已成為各界的共識。
          這一年,創新引領作用凸顯,新動能繼續成長。對于企業來說,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今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需要把新技術與傳統業務進行結合,以“鼎新”升級“革故”。在2022年舉辦的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趨勢日益明顯。巡廠機器人、滅火無人機、數字工地、云協同研發平臺……從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到模式創新,“創新”二字成為工業制造業領域顯現出的新亮點。在跨界創新的驅動下,傳統制造業正在變得更輕、更強、更有智慧。
          這一年,產業結構優化,新業態蓬勃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建設的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經成為眾多區域的發展新引擎,數十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與此同時,各地新興產業更加注重特色發展,上海印發“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的行動方案”,廣東要打造“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山東印發“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貴州貴陽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在重塑區域發展新動力的同時,促進了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2022年2月,隨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以及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這無疑將加快推動算力建設,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持續顯現,新需求打開新空間。近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標注了數字職業,包括“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庫運行管理員”“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等。數字職業不斷增多,反映了各行業數字化進程及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體現了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同時,2022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信心和預期得到修復和提升,比如新能源汽車,通過采取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等措施,從部委到地方密集部署,加速推動汽車消費回暖。
          不過發展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新興產業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面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沖擊,中小企業在技術應用上正面臨著技術、人才和資金等門檻。原材料價格高企及外部條件等因素的約束,使得高技術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逐漸升高,也限制了相關企業的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關鍵技術持續實現突破,優勢基礎還需著力夯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的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既要迎接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又要抓住時代賦予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千方百計激發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力,更好地用改革和發展的方式迸發創新活力。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