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i218y"><video id="i218y"></video></th>
    1. <tr id="i218y"></tr>
      1. <tr id="i218y"><option id="i218y"><acronym id="i218y"></acronym></option></tr>
        <strike id="i218y"></strike>
      2. <code id="i218y"></code>

        <tr id="i218y"></tr>
        |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其它 > 獨家內容
        數字經濟這一年:新趨勢呈現,集中力量技術攻關
        2023-01-12 15:01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卜文娟
         
          這一年來,信息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數字技術加快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多方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數字經濟不斷拓寬發展新空間,釋放澎湃動能。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目前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增速位列世界第一。
          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帶動引領作用持續增強,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左右。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在保持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正向基礎更牢、結構更優、動力更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邁進。
          “目前,數字經濟發展已呈現出新特征、新趨勢,數據從‘為我所有’到‘為我所用’,產業從‘粗放型生長’到‘可持續發展’,模式從‘流量為王’到‘私域崛起’,未來應以新方向、新技術、新模式實現數字經濟新發展?!狈酥菐靹撌既死顣詵|表示。
         
          01
          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領先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力爭形成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新成果、新技術不斷涌現。其中,2022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系列創新成果發布會上,經專家評審,共評選出54項創新成果,涉及元宇宙、航空航天、云計算、智慧交通、數字低碳、數字能源等技術產品領域。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顯示,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在互聯網架構、核心路由器、IPv6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突破。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快速發展。
          在5G網絡建設方面,2022年5G網絡建設已經超額完成任務。日前,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表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5G基站已超過220萬個,占全球5G基站60%以上,成為帶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IPv6推進方面,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地址儲備全球領先、基礎設施基本就緒,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截至2022年6月,中國IPv6地址數量為63079塊/32,活躍用戶數達6.8億人,居世界第一,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約40%,較2020年底提升22.8個百分點,整體發展勢頭良好。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持續完善,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升級。截至2022年6月,以五大國家頂級節點為中心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完善壯大,全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達202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形成,32個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7900萬臺(套)。
          算力方面,2022年2月17日,“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算力基礎設施從分散到統籌,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初步建立。目前,中國算力規模約占全球27%,排名全球第二,隨著國家8大算力樞紐、10大算力集群部署建設有序推進,中國算力將繼續保持30%的增長速度,有望在“十四五”末實現全球算力規模第一。
         
          02
          城市:呈現“弓箭型”格局
         
          同樣,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成果豐碩、欣欣向榮。
          《2022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稱,中國數字經濟區域“五極”悉數登場,數字經濟呈現“弓箭型”格局。
          報告公布“2022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從榜單整體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連續多年穩居數字經濟一線,數字經濟綜合實力領跑全國。成都、蘇州、南京等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駛入快車道,追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二線城市發展初具規模,亟需優化要素配給、破解增長瓶頸。
          具體來看,沿海之“弓”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為核心,環海而立,是打造中國數字產業集群關鍵所在。長江之“箭”以成渝、長江中游城市群為核心,連貫東西,推動數字經濟從沿海向廣袤內陸輻射發展。中部之“弦”連接京津冀、粵港澳,貫穿中部,中部地區崛起時機成熟,是中國數字經濟蓄力張弓、發力放弦的長遠需要。
          處于數字經濟一線的北京市這一年來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政策,已發布《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北京市大數據標準體系》,即將出臺《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構建形成以地方數字經濟立法為統領,以政策開放、標準創制等為支撐的政策體系。
          11月16日,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會議提出要統籌規劃布局數字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構筑領先的技術能力支撐體系。大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辦好市大數據中心,推進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設。
          在上海青浦區,發端于此的G50滬渝高速公路主干廊道如今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長三角數字干線”。其以數字經濟為本源,依托G50滬渝高速主干廊道與沿線城市形成緊密合作,協同打造新型基礎設施的數字創新發展帶。數字干線通過為數字空間畫出一條無形廊道,引領沿線城市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經濟數字化的創新發展。
          “長三角數字干線承擔起串聯上海東西兩翼、服務示范區三地、輻射長三角周邊城市的功能使命?!鄙虾J星嗥謪^委書記徐建說,青浦將以數字干線為牽引,打破時空限制,更好地推動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通過率先引領長三角數字干線建設,預計到2027年,青浦區數字技術應用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智能工廠將達到100個,公共數據開放規模將達到50萬條。
          在“未來之城”雄安新區,數字城市建設正讓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聰明”,無處不在的智能化場景和正在建設的數字孿生城市,成為河北省加快建設數字河北的一個縮影。目前,雄安新區數字城市的四梁八柱“一中心四平臺”——即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塊數據平臺、物聯網平臺、視頻一張網平臺、CIM平臺——已經基本建成。
          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總經理劉旭表示,各地發展數字經濟,應當基于資源稟賦,搶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率先樹立產業名片,再圍繞名片產業打造市場和生態,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站位與高度,從而獲得政策支持、資源導入,實現跨越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后發城市打造名片產業的選擇空間正逐漸收窄。
          “未來,區塊鏈、智能網聯、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尚有較多機會的賽道,以及數字貿易、數字金融等新模式新業態將成發展熱點,后發城市可根據自身發展基礎,審慎選擇、合理布局,努力形成比較優勢,把握機遇、實現突破?!眲⑿裾f。
         
          03
          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
         
          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但是一些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也逐漸凸顯。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作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時表示,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等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統、工業軟件、高端芯片、基礎材料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工藝制造水平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二是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較慢。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還需深化,部分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愿”“不敢”“不會”的困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三是數字鴻溝亟待彌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數字化基礎不同,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四是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還需完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則制度體系有待健全,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尚在建設,既能激發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臺經濟治理體系需要完善,與相關法律法規配套的各類實施細則亟待出臺,數字經濟國際治理參與度需進一步提升??绮块T協同、多方參與的治理機制還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續提高。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將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牢牢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筑牢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持續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保護,筑牢數字安全屏障。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是搶抓數字經濟戰略制高點,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充分運用前沿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傳統模式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系統化改造升級。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洞察》也指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正在發生變化,由注重效率、速度,轉而更為關注質量與公平。數字鴻溝是數字經濟時代的“貧富差距”問題,涉及不同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和群體之間。弭平數字鴻溝是我國數字經濟真正實現以民為本、普惠共享的核心要義,也將是下一階段我國與世界國家治理合作的重要焦點。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