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i218y"><video id="i218y"></video></th>
    1. <tr id="i218y"></tr>
      1. <tr id="i218y"><option id="i218y"><acronym id="i218y"></acronym></option></tr>
        <strike id="i218y"></strike>
      2. <code id="i218y"></code>

        <tr id="i218y"></tr>
        |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其它 > 獨家內容
        多點,突圍
        2023-01-17 15:01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卜文娟

          物美系的互聯網平臺多點Dmall,近日正式開啟了港股上市征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多點Dmall成為了一家為本地零售業提供基于云的一站式端到端的數字零售SaaS平臺。成立至今,多點共計完成5輪融資。在當前的環境下,業務難獨立、客戶難突破、盈利難實現的多點,恐怕未必能得到資本的進一步信賴。 
         
          物美系的互聯網平臺多點Dmall,近日正式開啟了港股上市征程。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多點Dmall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單純的收銀系統了,而是成為了一家為本地零售業提供基于云的一站式端到端的數字零售SaaS平臺。招股書中顯示,多點Dmall從物美集團開始零售數字化探索,在物美集團的全國門店網絡中實施了云解決方案,并通過其復雜的業務迭代了自身的功能。如今,多點為各規模及業態的客戶開發了全面的零售云解決方案,端到端涵蓋了本地的零售業務鏈條,從采購及供應鏈管理、門店及總部管理到營銷及全渠道零售。
          01
          高度依賴物美
          2015年,多點Dmall作為物美超市的線上版被推向市場。只要打開手機上的多點APP,就可以連接上附近最近的超市,用戶在手機上下單,2小時內完成配送任務,超市的分布數量相較于其他電商的線下門店來說,是占優勢的。多點作為電商平臺,更多的是輔助線下零售商店的運作,強調線上優勢的同時,也突出線下門店的主體地位。
          因為同一個創始人,加上業務上的合作,使得不少人都認為“物美和多點是一家”。
          關于這個問題,多點Dmall總裁張峰曾表示,“多點與物美是兩家獨立運營的公司”。物美是多點的“試驗田”,很多新的模式與探索會首先與物美進行合作,但這并不會影響多點與其他零售企業的合作。
          如今,物美集團、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銀川新華、DFI零售集團已成為多點的前五大客戶,其貢獻的收入占據總營收的七成。
          此前,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董事長張文中在CGF2022全球峰會上表示,物美已經有超過80%的交易是通過多點APP或小程序等數字化方式來實現的。
          基于“血緣”壓制,多點Dmall成立之初即采取以物美為實驗室開啟多點+物美數字零售之路的探索。直至2017年與湖北最大商超中百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多點模式才開始走出物美實驗室,進入“多點聯盟”階段。
          2018年,多點Dmall開發了Dmall OS系統的核心模塊,并開啟市場推廣,由此吸引來的合作伙伴占據了中國連鎖百強半壁江山。此后,隨著麥德龍、廣東7-11等大客戶的加入,大家對于零售云業務的需求也更為多樣,在此背景下,多點Dmall將主營業務拓展至零售核心服務云、電子商務服務云以及營銷及廣告服務云三部分,整合一系列功能,幫助零售商數字化及優化其全渠道運營。
          不過,從客戶貢獻來看,多點似乎還未能完全走出物美集團的“庇護”。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9個月內,物美始終是多點Dmall的最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分別占同期公司總收入的59.1%、54.5%、45.3%及44.4%。物美的營收貢獻率從六成降到四成,依然牢牢占據著第一大客戶的位置。
          02
          3年多虧了42億元
          除了業務能否獨立,多點最受外界關注的問題是何時盈利。
          多點用互聯網行業慣用的燒錢模式打市場,客戶數量從2019年底的69家增長至2022年9月底的458家,2019-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的GMV分別為241億元、431億元、1020億元、1000億元。
          但是,規模增長的同時,盈利卻遲遲未能好轉。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多點的營收分別為2.64億元、4.86億元、10.44億元、11億元;同期,多點的虧損分別為8.3億元、10.89億元、18.24億元、4.81億元,不到4年時間,累計虧損超過42億元。各個財務周期的虧損規模均遠超同期營收規模,且呈現逐年擴大趨勢。
          多點主要把錢花在了研發和營銷上。招股書顯示,2019年,多點的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達到了2.27億元、3.75億元和0.8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高達85.9%、141.8%、30.8%。換句話說,這一年,多點實現的收入即使全部用在這3項開支上,仍然還有4億元出頭的缺口。
          這種情況在之后幾年間略有改善,進入2022年,多點開始全面省錢:把研發和營銷兩項開支加起來的營收占比,控制在六成左右,縮減行政開支。前9個月的收入為11.02億元,3項經營費用花了將近9億元,經營層面的虧損達2.4億元??鄣艄蕛r值變動、股權激勵等“賬面費用”,調整后的凈虧損為3.47億元。雖然最終難逃虧損,不過,如果第四季度沒有太大變化,相比2021年的年入10億元、虧9億元,2022年的虧損情況有望收窄。
          此外,成立至今,多點共計完成5輪融資,已披露的投資方包括IDG資本、深圳投控、聯想創投、招銀國際、騰訊投資等。但最近一輪融資停留在2020年10月完成的28億元C輪融資。IPO有望緩解現金流壓力。截至2022年9月,多點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5億元。只是,在當前的環境下,業務難獨立、客戶難突破、盈利難實現的多點,恐怕未必能得到資本的進一步信賴。
          03
          多點的“零售基因”
          相較于其他業務更廣泛的商業SaaS公司,多點最大的不同是其“零售基因”。
          近年來,多點的3項主營業務中,原本在收入中占比達六成以上的電商云收入占比逐年下降,零售云收入占比穩步上升,已成為多點營收的主要支撐。從盈利能力來看,零售服務云毛利率遠高于電商云。而這兩部分業務收入占比大致為60%、30%。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多點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零售云解決方案數字零售服務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8%及9%。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多點零售核心服務云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0.89億元、1.98億元、4.39億元、6.39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33.8%、40.7%、42.0%、58.1%。
          另外,多點專注于與市場上擁有最先進實踐的領先零售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9個月,公司分別擁有69家、135家、352家及458家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多點戰略性地專注于藍籌零售商,即一般為聲譽卓著的大型公司且不易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包括物美集團、麥德龍中國實體、重慶百貨大樓、銀川新華及特定的亞洲市場的DFI Retail Group等。同時,多點亦和連鎖超市、倉儲式超市、百貨商店、便利店、專業零售商、新零售業態等不同零售業態的客戶合作。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收入計,中國零售云解決方案行業的市場規模已從2016年的12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1.3%,預計2021年至2026年將進一步以4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在2026年達到847億元。
          特別是近幾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實體門店經營受到較大沖擊。除了開展線上服務外,如何利用數字化管理降本增效成為不少零售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而眾多商業SaaS公司在過去的業務中,更多專注于某個模塊或單個功能,專門為線下零售企業設計的整體方案并不多,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多點的快速發展。多點也在招股書中提到,零售云解決方案行業競爭激烈、發展迅速且分散。多點與其他服務提供商進行競爭,需要在用戶體驗的質量,信任和品牌認知,數據分析能力和技術基礎設施上不斷努力才能留得住客戶。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