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i218y"><video id="i218y"></video></th>
    1. <tr id="i218y"></tr>
      1. <tr id="i218y"><option id="i218y"><acronym id="i218y"></acronym></option></tr>
        <strike id="i218y"></strike>
      2. <code id="i218y"></code>

        <tr id="i218y"></tr>
        |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動態新聞
        安徽蚌埠:向“擁河發展”轉變,把“靚淮河”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幸福工程
        2023-02-17 17:02
        字體: [   ]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安徽省蚌埠市自然條件優越,淮河穿城而過,伴水而生、治水而榮,被譽為淮河上的明珠?;春邮前霾旱哪赣H河,流經蚌埠市域長約145.5公里。其中,蚌埠閘至長淮衛橋段全長約17公里,因流經禹會、淮上、龍子湖、經開四個行政區,被人們稱為淮河蚌埠城區段,這也是被寄予厚望的蚌埠“靚淮河”“擁河發展”的落腳點所在。讓淮河靚起來、美起來,讓母親河親起來、近起來,是蚌埠人民長期以來的共同心愿。

          安徽省蚌埠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加快打造人水和諧幸福河湖的蚌埠樣本,建設幸福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民群眾有所呼,黨委政府有所應。2021年,蚌埠市委、市政府按照“問題導向,統籌兼顧,系統治理”的原則,積極響應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提出的綜合整治議案提案,實施靚淮河”——蚌埠淮河主城區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以下簡稱靚淮河工程),打造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濕地公園。靚淮河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是蚌埠加快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一項具體實踐。真正把“靚淮河”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推動蚌埠從跨河發展擁河發展轉變。

          “擁河發展”是彰顯蚌埠城市文化特色的必然要求,是拓展蚌埠城市發展空間的重大舉措,是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和美麗中國樣本的實際行動,也是加快建設三地一區兩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幸福蚌埠的有力推手。只有聚焦淮河主軸,做好淮河兩岸的文章,才能激發蚌埠發展的新勢能,增強市域統籌發展的凝聚力。

          靚淮河工程致力于全面優化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體系,工程西起懷遠荊涂大橋,東至長淮衛大橋,全長26公里,治理面積52平方公里,以一川清、兩灘靚、三脈通、十景紅為總體布局,塑造獨具韻味、彰顯活力的濱水都市發展帶?!办n淮河”工程撬動了兩岸防洪、交通、生態、文化、觀光、旅游、健身、養生等產業發展,實現一水激活多業態、提升城市多功能的乘法效應。


          提升城市品質,拓展發展空間,將淮河蚌埠段打造成市民休閑娛樂養生的聚集帶、文旅產業發展的爆發帶、千里淮河生態經濟發展的示范帶和城市中心濕地公園。靚淮河工程堅持與當地歷史文化、自然人文景觀相結合,與城市道路交通相結合,與水利工程建設相結合,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時,持續修復淮河生態,讓人河更相依、城河更相融,讓蚌埠市民更近距離接觸甚至融入淮河的景觀中。通過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提高防洪能力,改善交通條件,優化淮河生態,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位,創優營商環境。要壓實責任,高標準推進工程建設,持續做好淮河沿岸綠化、亮化、彩化、美化以及產業化等工作,努力扮靚沿淮“風景線”,建好城市“會客廳”,不斷擴大蚌埠城市的影響力吸引力,加快實現“相看兩不厭、最美淮河岸”的綜合治理效果。

          此外,市委、市政府要求“靚淮河”工程要充分彰顯蚌埠文化特色,以淮河文化、雙墩文化、大禹文化、大漢文化、大明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文化、鐵路文化等具有蚌埠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元素在規劃中有機融合,結合文旅項目建設淮河博物館、治淮博物館、國家氣象公園、國家水文公園等,將歷史文化融入沿線景點,夜游淮河,暢享水韻情懷,讓蚌埠特色在淮河蚌埠段生態經濟帶中充分彰顯,實現“相看兩不厭,最美淮河岸”。


          “靚淮河”工程實施過程中,還設計了標志圖形,展示出青山綠水、剛柔并濟,人水相親、城水相融,有形有靈、神形兼備。以綠水、青山、紅日為組合,以“綠色淮水”為南北分界,勾勒出蚌埠英文首字母“BB”。以“青青荊涂”為“靚淮河”工程起點,而紅日則寓意著蚌埠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2022122日,省委書記鄭柵潔在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及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等省市領導陪同下,在“靚淮河”工程現場,鄭柵潔書記實地了解規劃建設情況,強調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切實發揮工程對城市功能、防洪除澇、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效益,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改善人居環境,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動能。

          截至目前,隨著靚淮河工程的逐步實施,主要突出了四個效益的統一。首先,防洪效益突出,有效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澇供水補水標準。第二,生態效益突出,全新塑造了大山水、大都市綠色生態城市格局。第三,經濟效益突出,加速推進了新型工業化、沿淮城鎮化、交通立體化。第四,社會效益突出,初步實現了還河于民、還岸于民、還業于城。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入踐行,擁有13條河流9大湖泊的蚌埠,正以鏗鏘的步伐昂首闊步邁進靠水而美、靠水而靚、靠水而強的生態文明新時代。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