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i218y"><video id="i218y"></video></th>
    1. <tr id="i218y"></tr>
      1. <tr id="i218y"><option id="i218y"><acronym id="i218y"></acronym></option></tr>
        <strike id="i218y"></strike>
      2. <code id="i218y"></code>

        <tr id="i218y"></tr>
        |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綠色低碳 > 清潔能源汽車
        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消費環境
        2023-02-27 10: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體: [   ]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近年來,在各項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成為綠色消費的一大亮點。如何進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車消費“提速”?記者進行了采訪。

          真金白銀激發消費活力

          “享受車購稅優惠政策后,我看中的車型可節省8萬多元,壓力小了不少?!北本┦谐枀^居民沈華日前購買了自己心儀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去年底,財政部等部門發布公告,明確將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實施至今年底。不少消費者乘著政策“東風”,選購新能源汽車。

          一家汽車銷售公司的財務人員算了一筆賬:“以店里一款主打車型為例,車價25萬,車購稅優惠金額有2萬余元。不少持觀望態度的消費者聽說車購稅政策延續,又過來預約看車了?!?/p>

          “車輛購置稅稅率通常為汽車售價(不含增值稅)的10%。免征車購稅實質上是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零售價格,有利于刺激消費?!北本﹪視媽W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

          據了解,2022年全年,全國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累計達879億元;新能源汽車內銷同比增長近一倍,滲透率達到25.6%?!皬膰鴥韧鈱嵺`看,減免稅政策對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有重要作用。相關政策延續實施將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對推進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眹叶悇湛偩旨{稅服務司司長沈新國說。

          今年,各地拿出“真金白銀”的舉措持續促進消費。上海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政策,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財政補貼;河南鄭州市新增發1億元汽車消費券,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最多可使用6000元電子消費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等影響,今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微降?!皬拈L期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不斷提升,產業和市場日趨成熟,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趨勢不會改變?!闭憬髮W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說。

          在減稅的同時,金融服務創新也為消費者購車提供了更多便利。

          浙江臺州市路橋區的新市民陳獻濤說,去年,家里小孩上了小學,他想買一輛車方便接送,但錢不湊手。郵儲銀行臺州路橋支行聯合當地4S店開展的新能源購車分期活動幫助他買到了新車?!笆赘痘瞬坏?0萬元,其余分期還款,而且還能享受免費上門安裝充電樁服務,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标惈I濤說。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低碳環保的產品愈加受到市場歡迎,支持相關消費的金融服務創新升級潛力巨大?!睆偷┐髮W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說,用金融杠桿撬動綠色消費,也會促進綠色產業發展、推動優化供給,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金融的良性循環,將新能源汽車消費“蛋糕”越做越大。

          實招妙招增強發展動力

          這些天,位于福建莆田的云度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智慧工廠里一派繁忙景象,員工們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生產裝配工作。在總裝車間里,幾名工人正對即將下線的汽車進行全面“體檢”。

          “連日來,營銷團隊積極籌劃新車型上市,預售情況不錯。生產忙、訂單忙,招聘也忙。我們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招聘,以滿足業務需求?!惫究偨浝黻愊壬f。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專家表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既要在需求端充分釋放潛能,也要在供給側更好發力。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際需求,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發展注入資金“活水”。

          “近年來,一系列政策既刺激了新能源汽車消費,也為汽車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焙贾菁囉邢薰矩攧湛偙O岳久東說,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產業鏈條更新迭代,結合市場需求變化繼續研發新款車型,實現各檔次車型全面覆蓋。

          如何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去年,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鼓勵非銀機構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通知》,引導汽車金融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機構積極助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各地推出了不少創新服務。浙江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圍繞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特點創新服務模式。浙江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售后回租服務,租賃公司向企業收購其持有的生產設備等資產,再重新租賃給企業使用,以此幫助企業盤活持有的固定資產,獲取相應資金支持。

          “我們為溫州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了一年期1.5億元的售后回租方案,并根據企業汽車銷量逐步投放短期流動資金?!闭沣y租賃有關負責人說,該筆業務起到了示范作用,后期又有多家租賃公司給予該企業資金支持,助力企業生產經營保持良好態勢。

          與傳統汽車廠商不同,新能源汽車廠商具有“以銷定產”“訂單造車”的特點,相應地,下游經銷商采購新車融資期限、車輛在押時間較短。為適應銷售特點,中信銀行推出汽車金融訂單融資模式,以終端消費者訂單為依據,為下游經銷商提供新車采購融資,以融資車輛提供存貨質押擔保以及浮動抵押擔保,對押品車輛采用“監管合格證+巡庫+遠程控制”的新型風險管理方式,提高銀行風控水平,滿足經銷商融資需求,“盤活”銷售鏈條。

          “未來,可逐步構建全產業鏈金融布局,完善汽車金融服務生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倍m嫡f。

          多措并舉優化發展環境

          如何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專家表示,應多措并舉推動相關政策落地見效。

          沈新國說,各級稅務部門將通過門戶網站、電子稅務局、12366熱線等加強宣傳輔導,讓納稅人應知盡知、早知早享車購稅免征政策。同時簡化辦稅手續,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方便納稅人就近快捷辦理車輛納稅和登記上牌。

          董希淼認為,金融領域對二手車交易的支持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金融機構應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信貸產品創新力度,豐富汽車金融服務,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及期限,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和使用。

          “目前面向消費者的汽車金融產品主要供給者是商業銀行和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未來可逐步引導更多類型金融機構開展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貸款業務,形成層次更豐富的服務體系?!倍m嫡f。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說,下一步,將加快建設完善全國性的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讓車輛信息更加透明,擴大二手車流通,盤活汽車存量市場,促進汽車梯次消費;同時,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開展形式多樣的汽車促消費活動,穩住新車消費增量。

          專家表示,近年來,消費者對駕駛體驗、安全性等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降低購車成本促進消費的邊際效應可能降低。要更長效、有力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還應加大力度支持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用車環境,提升消費意愿。

          “比如,金融行業可圍繞充電樁、換電站建設運營企業的經營需要,定制融資方案、增加服務供給,助力上下游企業更好發展,加快居住社區、停車場、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客貨運樞紐等充電設施建設?!北P和林說。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標準,提升動力電池熱失控報警、安全防護、低溫適應等性能水平,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安心使用。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開發更多適合消費者的服務功能,持續提升駕乘體驗,催生更多購買需求。

          “未來將引導各地在牌照、充電、通行等各個方面改善消費條件?!毙炫d鋒說,讓汽車消費擁有良好環境,更好發揮對整體消費的帶動作用。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