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在會上表示,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完成公示,在公示的4300多家企業中,中型企業占比44%,小微型企業占比56%。從類型看,民營企業占比84%,國有企業占比9%,合資和外資企業7%。本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三大特點:
一是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10.4%,平均擁有I類知識產權16項、發明專利14項;二是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企業從事細分領域時間均為3年以上,其中10年以上的3000余家,是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三是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近兩年,企業戶均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長都在20%以上,增長態勢明顯。
為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梁志峰表示,工信部將匯聚各部門合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一是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使專精特新企業的評定首次有了全國統一標準。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強資金支持力度。工信部和財政部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了部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幫助其提升創新能力,已累計安排財政資金40多億元。聯合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家。
三是不斷創新培育舉措。聯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一起益企”等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不斷創新服務為專精特新企業賦能。
四是逐步優化培育環境。工信部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納入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引導地方從重視企業規模轉向重視創新,36個省區市(含計劃單列市)累計安排超40億元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